所有栏目
1902

首届“沂蒙水利奖章”获得者王恒全:20年换来“青山绿水”

2020/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勤劳勇敢的沂蒙人民不畏艰难,勇于担当,整山治水,改造山河,建成了一大批骨干水利工程,为确保沂蒙大地江河安澜,老区人民齐奔小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日前,在以“不忘初心,水利沂蒙”为主题的首届“沂蒙水利奖章”评选活动上,经过严格的初选、事迹展示、社会投票、评审委员会讨论和公示等环节,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最终共评审确定了36位同志为首届“沂蒙水利奖章”获得者。名单如下(按姓氏笔画排名):于昌东、于恩平、公茂英、王彭、王传武、王兆瑞、王恒全、王洛喜、王洪宽、冯学亮、刘宗国、刘辰、刘柱新、刘嘉坤、刘毅刚、孙玉金、朱逢春、许彦、张望林、李义丰、李竹平、李克荣、李振山、杜立富、肖怀俊、邵若泰(Lothar-Scheuring)、周怀仁、孟玉华(Ylva Monschein)、尚桂堂、胡佃林、骆承远、郭淑菊、曹传海、黄跃飞、薛翰亭、魏茂爱。


2020年1月2日下午,“不忘初心 水利沂蒙”首届“沂蒙水利奖章”颁授仪式举行。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省水利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正厅级)马承新,临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昌,临沂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丰绍明等出席并为奖章获得者进行颁授。颁奖典礼上通过大屏幕展现的“颁奖词”和部分获得者的先进事迹,以及采访环节中获得者淳朴的讲述,无不让现场观众热烈掌声。他们与水相伴、以水为业、为水奉献,整山治水,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荡气回肠的时代赞歌。


“沂蒙水利奖章”是由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水利局、临沂日报报业集团、临沂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展,活动系统总结、表彰、宣传一批为临沂水利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人物,以及大力参与支持、帮助临沂水利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国际友人,旨在以榜样的力量推动新时代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水利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与保障。首次共评选出36名奖章获得者,今后每6年将举办一次。


学会网站摘录部分获奖者典型事迹摘录报道,本篇所要报道的这位获得者为王恒全。


琅琊新闻网讯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雄伟壮丽的八百里沂蒙,为了使山变绿,水变美,有一位老人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这片热土,他就是首届“沂蒙水利奖章”获得者王恒全。他曾先后4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还曾被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舒同称赞为治山治水的“土专家”。他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腰带干粮,不畏严寒酷暑,带领山区人民在工地上昼夜苦干,改变了当地祖辈流传的“春天旱、秋天旱、夏天一场雨,什么也不见,不是逃荒就是要饭”的严重水土流失现状和人民生活的贫困面貌。


1924年12月,王恒全出生于沂水县许家湖镇前岜山村,194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地委工作队,在日照县开展土地改革,1953年任柴山区委副书记、代理书记,1955年任夏蔚区委书记。在夏蔚工作的20余年里,王恒全为改变当地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及人民生活的贫困面貌,到当时的河南省禹县学习整山治水技术,并结合沂水夏蔚当地的山势及土质情况,创造性地设计出了连环跌水池、围山拦沙墙、育林穴、围山连环蓄水池、围山河、鱼鳞坑等工程,为当时全国山区“整山治水”提供了宝贵经验,并树立了榜样。


如今在夏蔚镇,依然能够看到当时创造性整山治水的工程建筑,山坡上一层层用石块垒砌的石堰,错落有致,被当地村民称之为水盆堰,一块块梯田后来被村民开垦后种上了果树和花生等经济和粮食作物,一直沿用至今。


在夏蔚工作期间,王恒全还主导设计修建了夏蔚水库,先后治理荒山10万余亩,修建中小水库138座,塘坝水池811个,鱼鳞坑12万个,围山河20华里,河道阶梯38道,造林10万亩,水浇地扩大到4万多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4万亩。尤其在“首战牛角崮、进军朱家坪、攻下盘龙崮、根治望海峰、转战晏婴崮、会师五台山”的高标准治山治水活动中成绩斐然。在当时先后荣获国务院、山东省委省政府及兄弟省锦旗100多面,奖章、纪念章11枚。其中,1957年,出席全国治山治水先进代表会议,参观了八省市治水现场,荣获国务院授予的锦旗一面。


整山治水的经验,被树为全国典型,向全国推广。据了解,1958年3月19日至24日,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的舒同和省委书记处书记谭启龙在沂水县主持召开了由7个专区(市)34个山区县和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全省治山治水现场会,听取了夏蔚区委书记王恒全的经验介绍,并参观了夏蔚区治山治水现场。舒同对王恒全的“治山治水”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将夏蔚区治山治水经验概括为“鱼鳞竹节水平沟,库坝梯田自流区,封造育种乔灌草,圈养牵放五业兴”,称赞王恒全是治山治水的“土专家”,并亲笔为夏蔚水库题名。

1958年,时任省委书记舒同(左一)在夏蔚公社检查指导整山情况,右一为夏蔚公社党委书记王恒全


这次会议以后,《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新华日报》《人民画报》先后刊登了王恒全的事迹,全国先后有20个省、市派人到夏蔚参观学习。山东省委和沂水县委也先后做出了向王恒全学习的决定,此后,国务院更是推荐出版了《沂水县水土保持典型经验》一书向全国推广夏蔚治山治水经验。


1958年夏天,夏蔚治理山区模型和图片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展出,毛泽东主席亲自观看,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年夏天,夏蔚水土保持工作获全国第三次水土保持会议及省农田水利会议优等奖,北京电影制片厂将王恒全治山治水模式经验,拍成电影资料在全国各地进行放映宣传。


在治山治水二十多年里,王恒全所在的夏蔚区先后被省、国务院树为全国治山治水典型,同时,王恒全本人也先后被国务院、山东省委、沂水县委多次表彰。1959年9月25日至10月2日,王恒全参加了全国劳模国庆10周年观礼,期间,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两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地接见和宴请,并在国庆当日,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在天安门城楼观礼。据了解,在1957年至1959年的3年期间,王恒全曾四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毛泽东主席对他治理山区所取得的成绩大加赞赏。


1960年3月,王恒全被省农科院聘为农民研究员,1976年调任沂水县水产局局长,并任沂水县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2年4月离休。离休后的王恒全仍然关注这国内外大事和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调整,并始终对沂水县的山区治理工作给予关心和指导,1997年10月,王恒全又被沂水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离休干部”荣誉称号。放眼蒙山沂水,正是有像王恒全这样老一辈奋斗者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了如今的绿水青山。


(消息来源:琅琊新闻网, 原题目:“沂蒙水利奖章”获得者王恒全:20年换来“青山绿水”,临报融媒记者 周成刚 张国蕊 )